【七月】
《一日》:“《自杀的迷思》-『说自己想要自杀的人不会真正这样做。』事实上自杀者当中,有80%会给预先警讯,暗示别人他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很多人都会以为他们说说而已,最近的韩国明星朴龙河自杀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当你的朋友发出这种警示,请不要等闲视之!宁愿给人误会你是紧张大师,小题大做,也不要等到失去朋友才来悔不当初。”
半年前写的status,在半年后竟然连二接三的应验。最著名的莫过是美少年在FB留言倒数自己自杀;看的人很多,能阻止事件发生的却是零。暂且不去批判自杀行为的道德对错,就他们对自杀的勇气是不可小视的,肯定在他们内心对生存产生的恐惧怨恨绝望已经超越对死亡的害怕。世界上每一天都很多人离开,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绝对不愿意身边的亲朋好友就这么放弃自己生命,所以能阻止的就不能坐视不理。尽自己能力去关心身边的人吧!或者你的关怀能让他们感觉生命的可贵意义。
《十六日》:“我对她说:『秀梅,你对母校尽心尽力,芙中有你这种儿女是一种福气。』她谦虚的回答:『我只是做我应做的,母校需要更多人的爱护。』如今,芙中雪隆校友会损失了一门大将,我们也永远失去了亲切活跃的你。实在很难接受你的离去,很怀念你,欧阳秀梅。”
那一天,你在FB留下开心的话,然后跑去睡午觉,然后就被天使接走了.....
走得很突然,让所有你爱和爱你的人都错愕的不能自己。
你说好和我一起到纪伊国屋书店看书,结果让我每次在书店都会想起你.....
《十九日》:“存在的意义叫‘真’、存在的机能叫‘善’、存在的恩惠叫‘美’。尽心知性,为真善美”
‘尽心知性,为真善美’是达尔尚艺术学院的校训。源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我们相信,只要尽心诚意去感悟去了解去实践,我们的生命和心灵就会提升到某个层次,就会真正了解天地万物本质,这样子才能体现真善美的存在价值。
《廿二日》:“刚刚观赏过【盗梦空间】(Inception),一部很好的电影。虽然只是虚构的影片,但是里头揭露的关于梦境与潜意识的深层理论,却是经过大量的认真的考察与研究。虽然电影中情节的发展紧凑无比,或者让人无暇思考,但是走出电影院,却让我想起弗洛伊德这位心理学大师。对梦境或者潜意识有兴趣者不妨结合这部电影和【梦的解析】一起来理解,这样或者会更享受。”
《廿六日》:“目前写着一篇‘比较教育’的文章,探讨‘体罚制度’。朋友,你们试过在中小学给老师鞭打吗?试过屁股开花吗?或者拿着椅子蹲上蹲下?或者站在太阳下暴晒...回想起我小学时有几位‘有暴力倾向’的老师,喜欢用‘酷刑’来处罚学生,包括拿木尺敲打手指、手指夹棍、品尝肥皂水、拔含羞草、空手砍木、狂扫一百鞭、男生穿裙....有够创意的。如果不是村子里的家长思想保守把老师当神,我像早已经有人拿猎枪冲进教室了~ 我总觉得这些老师进错了行,他们不应该来学校教书,而是去监狱申请当鞭苔刑罚的执行人。”
《十九日》:“原来,缘去,是那么轻易。”
为何缘分那么艰难的到来,却又那么轻易离去?
【八月】
《五日》:“每个人其实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一部分。守不守得住,看自己;做不做得好,看自己;愿不愿意付出,看自己~ 你始终会称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你。”
东方人的思维比较顺应天命,或者说比较宿命论。很多时候习惯的把一切推给上天,都说‘天注定了’,然后自己显得无可奈何。西方人的思维长久以来受理性熏陶,所以不把命运交给天,而是自己尝试去创造自己在世的命运。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做什么(行为)是受到想什么(心理)所主导,所以怎么想就怎么做,怎么做就累计成一种人格。所以,不管你嘴巴唠叨什么,你始终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你。如果你相信我,那么请你今天开始‘想’和‘做’你真正的目标。 ^__^
《廿三日》:“演绎法=根据规则与原理,导出结果。归纳法=根据案例与结果,导出规则。逆推法=根据结果,试着找出规则,并找出导致结果的案例。”
理性主义是演绎的,经验主义是归纳的。
【九月】
《五日》:“发现越来越多情绪化的现象。很多人根本没有利用理性来分析事件。只要情意结一作祟,就一窝蜂的起哄,支持或反对变成一种纯粹的标签。”
在马来西亚,在网络上轻易可见比比皆是的情绪化呛声谩骂。
《七日》:“智慧与知识,果然两回事。”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很多时候,书读得多,知识特别丰富,不代表智慧就成正比。看过很多学术资格很高的人,情绪智商倒是不及格。
《十日》:“美国基督教牧师琼斯(Terry Jones)扬言要在911恐怖袭击纽约世贸中心九周年之际焚烧可兰经。恰好这一天也是全球穆斯林最神圣的开斋节。这是典型的宗教偏激,琼斯在思维上和基地组织没什么两样,都是通过宗教外来进行恐怖散播仇恨。他的行为和他所‘相信’的耶稣基督南辕北撤,甚至已经不配自称为博爱的基督教徒了。”
宗教本教人行善为乐,不管是哪一个名门正派,都有基本教条推崇善的元素。然而人性的不完美让一些人心也变得丑恶无比。历史上多少的宗教纠纷宗教冲突不正是人本身的丑恶造成?只要有人类的一天,就会有这类丑角的舞台。
《十四日》:“和朋友的一席话,感触良多。朋友对孩子的担忧几乎到了无法自我克制的地步,常常忧郁纳闷。我告诉她,人始终是渺小的,以前我们如何高喊‘人定胜天’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遇到自己意志与认知无法解决之时。心理辅导有其局限性,而宗教才是人类精神最后的归依。她说她无法感受上帝,我说因为她没有让自己接触上帝。很多时候因为成见,所以不愿。‘请你放下你的成见,擦亮你的双眼,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认识正信的力量’。”
我本身就是一个例子。我曾经目空一切,傲慢无比。觉得全部信基督读圣经的都是笨蛋。原来,事实上我的成见蒙住了我的心眼,我的无知阻碍了我的真知。最后,放下自己,终于感受到了他的爱。
《廿四日》:“上了一整天的【心理契约】培训课程,获益良多。”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一个蛮新颖的字眼,当老板突然间说有一个这样的培训班,我一时也摸不着头脑。在经过一轮的资料搜索和研读,终于对这个字眼有了初步的认知。知道这是关于企业与员工、上司与下属、甚至人与人之间一种无形,却带有类似契约的作用。心理契约运用得宜可以缔结良好的工作环境、产生归属感、加强信任度。然而,如果应用得不好,或者没有意识到这种隐形契约的存在,它是可以很有杀伤力的。主讲人MR. Stephen Ronee Lau非常的幽默,在整天的培训中大抛笑弹,老师们都笑个不停,根本没什么机会打瞌睡。相信经过这次的培训,同事们可以对公司产生更强的归属感,老板们可以更加理解员工的感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