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宗教”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宗教”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1年1月19日星期三

房角石

感激曾南幸弟兄,让我知晓《房角石》。
























房角石,是一间基督教书局,位于Desa SetapakMetroView公寓外面的商店区。
之前这间小小的书局是坐落在Sri Rampai的,之后就迁至这里来。我很喜欢逛书局,
尤其是基督教书局更加喜欢,因为里头充满着大爱与智慧。
以前经过一番搜索,才找到位于八打零再也SS2区的两间基督书局,但是几乎只卖英文圣经与丛书。
中文的基督书局买少见少,曾经听过过在蕉赖有一间,但由于交通不方便所以从没去拜访过。


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容易接受英文的基督丛书,但是慢慢的反而爱上了,因为英文版的丛书选择非常之多,
从圣经注释、神学、灵修丛书,琳琅满目。然而,自己英文不太灵光,读英文书始终慢半拍(要查字典~)。
所以,还是期望能找到中文基督书局。再不然就期待中文基督书展的到来~


因为士拉央卫理公会的曾弟兄,我来到了这个方寸乐土。说它方寸,因为占地不大,
普通店屋楼上,半间大小,放了很多很多的书架,加上阅读室、咖啡座、收银处和书库,
就那么小小的空间。虽然如此,依然有着浓浓的书香气息,还有化不开的基督之爱~


第一次上来就舍不得离开了,曾弟兄也很耐性的等我浏览一些书架。
最后,我在这里找到了非常难寻的XXL圣经套,终于能把我两本珍贵的中文圣经好好地装着。
也趁这难得的机会买了一本研经用书--〖约翰福音:道成肉身赐永生〗
行色匆匆我也无法再久留,就等下次再次拜访吧~~ ^_^


房角石,我不断思索这个有趣的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何一间基督教书局要冠上这样的名字?
搜索资料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房角石意义深长。“房角石”(cornerstone),又称为“奠基石”,
是一种在建筑物奠基时安放在外墙转角处的石块,上面刻有纪念奠基的铭文。
作为建筑奠基的基石,房角石有定位、定向的基本功能。
除了这个意义之外,根据旧约,房角石还有实验性和审判性的功能。
保罗更是直接的指出耶稣就是教会的房角石,在教会的建立与运作上,
耶稣基督是教徒们赖以决定各面墙的方向的基准。(以弗所书第2章21~22节)


一个独特的名称,饶富意义的内涵。

2011年1月5日星期三

聖經




我很喜欢阅读,虽然读的书不算多。如果你问我最喜爱哪一本书,我想我很难答得上,
因为自己喜欢的好书实在太多,基本上能让我买下来的书在我眼中都喜欢的好书。
但是若你问我哪一本书影响我最深,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聖經
不管我信主前还是之后,我还是维持一样的答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聖經》是什么,
但是也一样的他们不知道《聖經》是怎样的“一部书”。
基本上第一件事要弄清楚的就是《聖經》并非一本书,而是由六十六本书合并而成的。

《聖經》是基督教派[包括罗马天主教、东方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宗教经典,
是由【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两部分组成。
【旧约圣经】描述上帝世界创造、犹太人的历史、先知预言与教诲,以及人与神互动。
【新约圣经】则是记载耶稣诞生后的事迹包括他死亡复活升天以及门徒们的言行记录。

【旧约圣经】一共有39卷(天主教的旧约多了几部“次经”,所以是46卷),
【新约圣经】一共有27卷,包括四本福音书,保罗书信以及预言书。

旧约的39卷书大约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到公元前四百年(1500BC~400BC)之间完成;
而新约则是在公元卅多年至九十六年之间(33AD~96AD)。
换句话说,旧约中最古老的一卷书【约伯记】距离今天已经有三千五百多年历史了。
就算是新约里头最新的【启示录】也近两千年。《聖經》流传了几千年,
经历无数次的手抄本、印刷本、不同翻译版本,然而比较起最新的印刷本和
最古老的手抄本,当中的错误竟然少的让人惊讶。我们都玩过一种游戏:一班朋友当中,
你先在你身边朋友的耳际说了一番话,然后叫他传给下一位,在这样把话传完。
最后你会发现得到的讯息可以和原意完全脱节。这不过是几位朋友之间的口述,
试想想经历三千多年,经超过五千希腊文手抄本,一万拉丁文手抄本,还有数不清的,
其他语言的翻译版本(荷马史诗才不过150个手抄本),竟然可以维持这么高的准确度,
这不奥妙吗?

1983年在埃及发现了新约圣经的最古老手抄本碎片,大约是在公元二世纪手抄的,
是【约翰福音】第18章36节到19章7节。经历了一千八百年,其中的错误只不过是:
几粒字次序掉换,一些单字拼写错误而已。

然而,这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印证,而真正重要的是《聖經》不但影响了我,
也影响全世界几十亿人,根据统计目前《聖經》已经被翻译成一万四千多种不同的语言版本,
总销售量过四十亿本,而且还能维持每年售出三千万本的记录,不愧是全世界最受欢迎、
销售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书。

我当年因为反基督而读《聖經》,为的只是找出里头的错误与矛盾之处。但是,在读的过程中,
我被感动,被一种无可解释的爱,被一种超乎想象的智慧感动。
有人说过,耶稣只有两个可能, 一是傻子一是神,看他的行径你真的会以为他傻的,
但是看他说的话绝不可能是傻子能说出的智慧。理由很简单,我们用常人的思维来理解他,
当然就不容易一下子就接受,人的傲慢自大正是那原罪也是阻止我们理解真理的障碍。

老实说,《聖經》不容易读不容易明白,所以必须研经释经,以务求明了神的启示。
然而,在理解了某一真理之后,却是令人感觉如沐春风,内心得到最大的平安喜悦。
朋友,如果你像我一样对《聖經》感觉无比疑惑充满好奇,不妨今天就开始读《聖經》,
你的获益将永远超出你所付出的。

2010年1月16日星期六

宗教与哲学

这是多年前在哲学论坛上的一些留言,
现在翻出来做些整理,当作一个记录。

宗教
哲学的一点看法

1987年9月,香港的中文大学举行了一场辯論会 -
“相信神的存在是更合理嗎?”
正方为加拿大學園傳道會巡迴演講員韓那(M. Horner),
反方的香港中文大學哲學講師李天命先生。李先生在会上动用逻辑学
说明全能的上帝是抵触了逻辑矛盾的。辩论结果是李天命先生胜出;
赛果也给宗教界带来冲击。

我用这个陈年旧事作为开始是因为我中学时也是惯用逻辑学
来反击基督教的上帝论,那时的我甚至认为哲学与宗教势不两立,
而对方给我辩得哑口无言更是加强了我的信念。事过近20年,
我常常还会回想:哲学的逻辑学真的可以把宗教信条踩在脚下吗?
是凡夫俗子的一厢情愿,还是哲学的确超越宗教之上?
我找不到答案,然而,19年来我从反宗教到开始认同宗教,
我对宗教的宽容来自我越感觉人类的渺小,和自己的无知。
邬昆如教授曾写过:
『。。。因为宗教要使人超度自己,因为宗教要引人超凡入圣,
因而,
人性在超度之后的神圣境界总是神秘的,是非庸俗的
知识层次所能比拟的;
这就是宗教最不容易获得知识谅解的一部分,
但同时却也是宗教最真实最宝贵的部分。。』

『。。。因为宗教的基础不是奠基在今生今世的成败利害上,因此,
其教义的准则亦不以
此世的是非为标准,它可以是悖理的。。。』

宗教作为哲学的探讨对象的最高深层次,几千年来争论不断,
西方宗教在某个时期也几乎垄断了哲学内容。但是,作为人类最古老的
活动之一,我们始终不可轻率的把宗教贬得一文不值。
哲学教导我们寻求智慧,而宗教里头一样充满了大智慧。
通过了解与交流,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僵化的部分思想。

用文艺复兴哲贤培根先生的一句话来作为结语:
『一点点儿哲学引人到无神主义,伟大的哲学则引人归向宗教。』




有网友问道:一個哲學學說發展到達沸點是否能成為宗教呢?

我有一点看法,希望和朋友们分享。哲学与宗教之间千丝万缕,
既存在着相同点,也有许多差异点。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看过由宗教演变成一种哲学,或者倒反的由哲学升华为宗教,
就比如佛教即使存在着再强烈的哲学性,它还是宗教,一样的,
儒家即使带有宗教性,它始终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不是宗教。

我的看法是哲学与宗教之间的某些差异点还是明确的。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有关“超越”这个问题,站在黄玉顺教授所说的
“超越的本体”,“超越的对象”,“超越的目标”以及“超越的方法”
四个方面来看,哲学与宗教都有着不容易跨越的差异。
就以“超越的目标”一点来看,哲学与宗教对于超越目标的超越性
实在有着不同的设定,而关键点就在于这个“超越性实在”是否具有“神”的位格。
以基督教为例,上帝[神]的位格具有双重性,
就是他同时具有像哲学那样的“实体”,也具有宗教独有的“人格”,
也就是说在具备理性的同时,也具有意志与情感。
基本上哲学的超越性实在从来不曾有过这种情况,
我想这点应该是蛮重要的哲学/宗教区分点~~

当然,除了差异,哲学与宗教有更多的纠缠。
许多时候,它们唇齿相依,理性和信念,不一定排斥。


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宽恕




















"Father, forgive them, for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re doing."

《路加福音廿三章34节》

近日来,为了一个“安拉”字眼,
有凶徒带着邪恶的意图连二接三的攻击天主教/基督教堂,

一开始我的心感到非常愤怒,但是很快的就想起基督的教诲:

以德报怨,宽恕别人。连敌人也赦免印证祂的宽容与饶恕。
在这班黑暗的凶徒前面,这是一道令人动容的光辉~~

让我们都放下仇恨,以最真挚的爱,来面对撒旦。。。

2010年1月9日星期六

e-Sword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研读圣经,寻求智慧与真理,
那么你是否遇过这个问题:由于众多翻译版本,你不晓得买哪一本,
就算买到了几个版本,还有圣经字典、圣经注释书、祈祷本、属灵书报、
甚至是地图和相关手册,结果桌子不够大,翻查起来手忙脚乱。。。
所以我们会想:
如果有一个软件,可以蒐錄各種语言聖經版本、聖經註解、聖經字典、
屬靈書報等等巨著, 而且其編排的方式可讓我轻松的做經文搜尋,
參考原文及原文解釋, 瀏覽各家註解, 也可讓我任意作記号或笔记,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不用花钱的。。。 ^__^


呵呵~这绝对不是做梦。上述所说的统统可以实现,如果你有了e-Sword。

e-Sword是由美國人Rick Meyers在2000創作的基督教聖經研究電腦软件,
自推出以來極受歡迎,到2007年1月份已經有超過五百萬個使用者由網路上
下載此软件。除了英語系統以外,e-Sword支援包括中文在內的許多文字系統。
最重要的是,下載與使用e-Sword是完全免費的。
为何免费?因为其創辦人引用了《马太福音第十章第八节》里头所说的:


You freely received, freely give.




































[e-Sword 网站] http://www.e-sword.net/index.html


在e-Sword的网站上,你可以下載最新版本的主程式,加上其他外挂程式,
比如80多本不同语文不同版本的圣经,16本著名的注释书,13本各式字典,
还有数不清的其他支援文件与资料。另外,许多用户也有自己的组织,
自制其他程式免费供人下载使用,就是把分享精神进行到底!!

这套软件,安装容易,使用方便,一架电脑就可以尽情的研读圣经。
我使用了之后也深深的喜欢它,因为只要有一小段经文,然后版本比较,
词汇解释,经文注释,甚至地图和其他著名神学家写的著作,
都可以连接起来阅读或者查询。e-Sword目前已经更新到版本9.5.1了,
然而,从调查所知,更多用户喜欢8.0版,或许是外挂程式都还是以8.0版
为主吧,因为很多有价值的外挂程式都还没有9.0版本的。
















[e-Sword 使用界面]

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安拉





















[照片来自维基百科]



2009年的最后一天,马来西亚高等法庭法官拿督劉美蘭宣判
马来西亚天主教会出版的周刊《先驱报》(Herald-The Catholic Weekly
有宪赋权利沿用“阿拉”(Allah)字眼。
很快的,天主教会、基督教会、开明人士与团体都欢呼公义得以彰显;
另一边厢,回教非政府组织、巫青团、首相署和内政部则提出抗议要上诉~

一个“阿拉”字眼,引发一场如此剧烈的争议,也不是始料不及的。
整个事件,可以说是“情”与“理”的一次冲突,怎么说呢?

稍有宗教知识的,或者翻查字典百科全书,都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安拉”
我个人觉得中文世界惯用的“安拉”比“阿拉”更接近阿拉伯发音
的意思,就是:阿拉伯语对“神”的读音,虽然“安拉”直接翻译成汉语
为“唯一的崇拜对象”,但根据阿伯拉罕一神教的教义,这位“唯一的崇拜对象”
就是“神”,而大家(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穆斯林)也清楚,
他们“唯一的崇拜对象”是一样的。
“安拉”就是“神”,就是“耶和华”、“胡大”、“上帝”、“真主”。。。
在伊斯兰教还没有创立之前,阿拉伯地区的基督教徒早已使用“安拉”来称呼
上帝,阿拉伯文版的圣经也是印着“安拉”字眼的,不是什么新鲜事,
也从来没有什么争议,因为那不过是一个语言的发音而已,
况且,语言的使用是一项普世人权,谁都不可以限制任何人使用任何语言,
这是“道理”。

但是,历史的演变,让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产生无法消除
的误会,甚至不共戴天的仇恨。于是乎,他们想尽办法来为自己宗教辩护,
就算是小事一宗,只要一扯上两个教派对立面,立刻可以引发宗教情意结。

对穆斯林而言,真主先后派了不同的先知来人间传达真主的启示,
摩西、大卫、耶稣等等都是其中一些,而先知穆罕默德则是最后一位,
所以除了可兰经以外,其他的经典都算是过时的。
对基督徒/天主教徒而言,耶稣就是弥撒亚,救世主,上帝儿子,
他为人类赎罪,他全权为上帝代言,不会再有下一位。
而犹太教作为阿伯拉罕一神教的祖师爷,也相信弥撒亚,只是不相信耶稣,
他们认为弥撒亚还没到来,所以还在痴痴的等待。。。
这就是三大宗教冲突的最大原因,都是教义与情意结作祟。

其者,伊斯兰教的可兰经很独特,因为只有阿拉伯文版,只能用阿拉伯文念,
只此一家,不可有分店,不能翻译成任何其他文字。
也就是这样,阿拉伯文得以发扬光大到世界各地,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
有着一种血浓于水、脐带相连的感情。当伊斯兰创教的时候,“安拉”一词
不再单纯的只是一个“神”的发音,它还包含了伊斯兰教中真主的特质与精神。
如果我们有研究伊斯兰教,我们就可以发现“安拉”有着伊斯兰真主的属性。
这是只属于伊斯兰教义的,因为在希伯来旧约,基督教圣经中都没有阐述过。
这也就是在一般人眼中,“安拉”是一个阿拉伯语发音而已,
但是在虔诚穆斯林心中,“安拉”已经和他的生命生活精神信仰连为一体。
那里可以轻易让“异教徒”使用,更何况是向来不咬弦的天主教?
这是“情感”。

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与宗教的国土,宪法保障了信仰自由,
然而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穆斯林也占了我国的多数人口。
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之下,只使用“理性”无法真正解决争端,
当然,我们也绝不赞同付诸“情感”就可以化解误会。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当宗教情意结纠缠在一起时,
高喊“我有道理”可能引发更激烈的反弹。

怎么办?

这是我的建议:
穆斯林朋友:『虽然我不喜欢别人用我们的东西,虽然我们认为“安拉”和 伊斯兰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本着人权自由与民主进步, 我们不阻止其他宗教人士采用“安拉”字眼,重要的是, 大家都秉持着和平友爱的善心,让马来西亚成为宗教自由与互相谅解的典范。

基督教弟兄:『虽然我知道我们有宪法权利使用“安拉”一词来称呼 上帝,我也知道穆斯林朋友不会阻止我们,但是在这片以穆斯林为主 的土地上,我们也知道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况且除了“安拉”,我们也有 其他可以替代的字眼可使用,我们愿意在互相谅解的原则下,自愿放弃 使用“安拉”一词,但愿彼此虽然不同宗教,却可以世世代代和平生活 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阿门。

梦想是否可以成真?
那就要看看“One Malaysia”的意义对国人来说到底有多强了,
那就要看看踏入2010年后,我国人民的智慧又是否有增长了。

愿 主佑马来西亚。

2009年12月26日星期六

上帝是否存在?














 


达尔尚意味着存在,存在是本体论的研究核心。
说起本体论与存在,让我想起有个古老的问题:

“上帝是否存在?”

当然,对任何一位基督徒而言,上帝存在是基督信仰的大前提,
不容置疑。很多人说,所谓的真信就是无需理由的相信,
是信仰有别于哲学的基本点。
但是,信仰真的无需理由理性吗?
神学历史告诉我们,情况不一定是这样。

对早期教会而言,上帝存在是自明的,根本无需人来证明。
上帝创造世界万物,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据和保证。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 神同在。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约翰福音第一章)

但是到了十一世纪,有一位欧洲神学家(也被称为经院哲学家) --
安瑟尔谟(Anselmus)在理性主义抬头之际利用了理性来证明
上帝的存在。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本体论的证明”。
他认为证明上帝的存在不需要借助有限的经验事实,
而只需要借助先验的逻辑力量,
仅仅从概念就可以推演出上帝的存在。

根据旧约诗篇第十四篇第一节 ---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上帝。”
安瑟尔谟开始了他的论证。他认为:
当愚顽人心里说到“上帝”的时候,
他明白自己所指的是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
也就是说,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
即上帝是存在于他的思想中的。
他接着又区分了“心灵中的存在”和“现实中的存在”,
认为“一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
它不仅仅在心中存在,还可能被设想为也在实际上存在,
那就更伟大了”。这也就意味着,
真正“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不能仅仅存在于思想中,
而是必须也同时存在于现实中,
因为若不然,就会有一个“既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者”
比它更伟大,而这是自相矛盾的。所以毫无疑问,
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
是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如果要否认上帝在现实中的存在,势必陷入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上帝的存在,是那么真实无疑,所以甚至不能设想它不存在。
因此,有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
是真实存在,这个东西,甚至不能被设想为不存在。
而这个东西就是你,主啊,我的上帝”。

虽然安瑟尔谟的论调被当时的一位隐修士高尼罗(Gaunilon
批驳,但是很快的安瑟尔谟又反驳了回去。
在此之后,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仍为笛卡尔、莱布尼茨、黑格尔
等哲学家所欣赏和运用。
不过,高尼罗要求安瑟尔谟“另有确切无疑的证明”,
要求他“首先证明这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
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某处”,
却无疑在呼唤着证明上帝存在的一种新方式,即经验的方式。
这一任务后来由基督教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神哲学家 ---
托马斯·阿奎那完成了。

至于托马斯·阿奎那如何利用经验的方式来证明,
我在这里就暂时不写了~ 有机会再探讨~

2009年12月25日星期五

平安夜的反思







 













还有不到两个小时就是圣诞了。
一个人在度过这宁静的平安夜。

圣诞是一个我喜爱的日子,虽然我不是基督徒,
也从来不曾在平安夜狂欢。
圣诞对我而言,有着一种莫名的亲切,
喜爱这种带着静谧、祥和、却内心喜悦的感觉。

然而,我不是本来就这样,
我曾经极度的厌恶基督教。。。。

打从中学开始,
因为强烈的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思维熏陶,
认为宗教不过是披上糖衣的毒药!
尤其是喜欢劝人入教的基督教更是无法忍受,
透过对基督教义的一知半解,我常常挑战圣经。
总认定圣经充满了矛盾与错误,
奇怪为何还有这么多愚昧的人去相信它。

心中越是不解,就越想去打倒它。
就这样凭着一股牛劲与三寸不烂之舌,
开始与基督徒朋友辩论与舌战,
也会踩上教会和牧师争辩,很多时候,
把朋友辩得哑口无言,叫牧师摇头叹息。。。
自己就越来越张狂,以为自己战胜了上帝。
甚至有些老同学遇到一些喜欢说教的基督徒,
都会玩笑的说:「你不如去劝阿苏入教。」
然后就阴阴笑等着看好戏。。。

由于想更容易辩胜基督徒,我开始读圣经,
打算找出更多的矛盾与错误来印证基督教的不可信。
然而,事情发展却非我所愿,
我越是研读圣经,发现的越不是矛盾,
而是一种很难言喻的感受,像一股暖流注在心中,
又像一只慈祥的手,轻轻的安抚我的肩头,
像是对我说:『来吧,放下成见,来认识我。』
我感到迷惑,但它又那么的温馨,这种感觉,
除了疼我的父母,就难再有过。
当我真的尝试放下成见去读,感觉更加强烈。

这样的矛盾感觉经历了整整十年才渐渐的消失,
换来的是对圣经的无比兴趣,继续不断的研读,
也不断的感受基督的爱、教诲和启发。
就这样,也察觉到自己不再像当年的那样狂妄与幼稚。
有朋友察觉我的转变,问我:「改变的关键是什么?」
我答:「因为愚昧的不是那廿亿人,而是我自己。」
我常常警惕自己:成见,可以蒙罩双眼,让你无法看见真理。
有成见,你就没有了辽阔的视野。
谦卑,才能让自己放开来,
放开,会令内心感觉平静,
这样才能听到不同的微弱的声音。

我到今天依旧未是基督徒,
由于身上还罪孽深重,不敢接受洗礼,
但是努力学习并宣扬基督的博爱,
希望用他的爱来洗涤自己的心灵。

每一年的圣诞,虽然本国不下雪,
我却看得见一片白茫茫,
很纯洁很神圣,
很舒服很安详。



二零零九圣诞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