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星期二

课堂笔记 -- 哲学与爱智


《哲学修养的十五堂课》之第一堂:哲学与爱智





作者在这一堂课里头分成三个环节:

(一)追问哲学
(二)爱智的大智慧
(三)爱智的激情

先说第一个环节,作者对一个超级普遍的问题作了一个不普遍的回答。
这个问题就是:「哲学是什么?」
哲学不是宗教,却能给人以信仰;
哲学不是科学,却也给人以真理;
哲学不是艺术,但却给人以美感;
哲学不是道德,也劝导人以向善。
哲学到底是什么?


作者的回答出乎一般人意料(连我也猜不到。。

他说:『哲学是对「自明性」的分析;是对「自明性」的追问。
难明...... =.=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我们都把它当成是天经地义的、
不证自明的、不言而喻的东西,不需要追问,但是哲学呢,
就偏偏去追问人们不再追问的东西。
科学,把复杂的东西弄简单了,而哲学恰恰相反,
这是是把简单的东西搞复杂了。。。其实,
事物本来就是复杂的,只是一般人没发现者复杂的一面,
哲学就是帮助我们得以认识到事物的那个复杂面~
明了~ *_*

当然,作者也用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哲学如何的复杂化问题。。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很不错的看法,那就是追问哲学必须「一纵、二横」。
一纵:
纵向的了解整个人类的认识史和哲学的发展史;

二横:
一是横向的从哲学与宗教、艺术、科学等等的关系去理解哲学;

二是横向的从当代哲学对哲学的多姿多彩的理解。

作者说,每门学问的特点都不一样,我们学习一门学问,
必须“按照这门学问的本性“来学习。哲学原本就是爱智,哪里来的枯燥?
只是很多人不愿意循序渐进,所以看到的只是僵死的条文,和空洞的说教。
作者认为学习哲学的循序渐进应该分为:
(一)激发理论兴趣,就是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拓宽理论视野,读多一点书,看多一点事物;
(三)撞击理论思维,书读多了就要反思,独立思考;
(四)提升理论境界,不断消化,最后产生自己的哲学修养。
我觉得很有意思,虽然有点儿老生常谈,却真的实用~

这章里头出现一句很隽永的话:『与其记住两个真理,不如弄懂半个真理。


来到第二个环节,讲到如何进入哲学。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或我,都喜欢都习惯在一种所谓“常识”层面上去了解哲学,
把哲学常识化,以为哲学就是常识的延伸。其实这不对,
哲学不是常识的延伸,而是对常识的超越。
同样的,哲学也不是科学的延伸,而是对科学的反思。
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如何进入哲学呢?

作者在这章提到哲学是一种很特殊的智慧,叫「爱智的智慧」。
哲学当然是智慧,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智慧就是哲学。
这样子说好像不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当成智慧了。。。呵呵~
哲学是一种智慧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
它表明了人类对于智慧的一种态度,一种立场。
这句对我而言犹如灯泡一亮~ ^_^V
什么态度?就是一种把智慧作为一种批判的、反思的对象。

智慧不是聪明。不是说你很聪明就意味你很有哲学智慧。
哲学智慧不是小智慧,而是大智慧。这种大智慧,套用我们华人的话来说,
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类的智慧。

达尔尚校训里头也有一句:「尽心知性」
如果我们拥有了哲学智慧,我们就能提升人生的境界。

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是一种最贴近我们哲学智慧。
没有哲学智慧与有了哲学智慧的生活是很不同的,
最基本的,你对生活的理解不一样了。

很多东西你会看得通达,人生也会更加豁达。

作为一位大专生,像我们达尔尚人,不能只是上课交功课,做设计做美术,
讲沟通讲创意
都需要更多的高瞻远见,要有超越职业追求的某些理念与实践,
开阔视野与思路,
让真知灼见帮助自己在艺术设计的路上走得更远,
这也是哲学智慧能给与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上,作者说:
哲学源自对大自然的激情,也源於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正因为这股激情加上责任感,古往今来人类不断的追求哲学智慧。
许多哲人可以伟大的为全人类谋求福祉,也可以谦卑的为自己安身立命。
冯友兰先生说过: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任何其他的学习都旨在使人成为某种人,比如学习设计让人成为设计师。。。

哲学,它是对智慧的「真挚、强烈、忘我之爱。」

上完了这一课,虽然身很累,心却很兴奋!
我不敢说这份笔记分享能让几个人明了感悟,
但是我深切希望能唤起大家心中的那团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