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期间,如果说到设备最精良,训练最有素,表现最英勇,精神最专业的军队非德军莫属,
相信喜欢军事的朋友都没什么异议。但是纳粹党的恶名昭彰,集中营的阴森恐怖,希特勒的残暴不仁
也一样的让德军成为“坏人”的代表,尤其是美制电影,总是把德军形容为恶魔禽兽,
连鲁格斯执导的星球大战,也把最坏的黑武士依照德军的特征来设计。但是,二战后直到今天,
我们却不断看到自由的网络世界有崇敬二战德军的网站、论坛、博客等等,
尤其是华人世界(
台湾、大陆、香港)有更多的二战德军粉丝。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必须声明,我在此的用意不是要道德批判二战德军的行为,而是把德军复杂的编制系统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让许多摸不着头脑的朋友不再误会或者疑惑到底谁才是德军。“谁才是德军?不是德国军人就是德军吗?”
这的确有点令人纳闷,如果根据军队军人的严格定义,德军因该是德国正规军队。
而讽刺的是,搞到街头巷尾皆知的“德军”其实并不是德国正规军队,而是一般简称为“SS” 的党卫军;
而偏偏这支以凶狠闻名战绩累累的党卫军,并不是正规军人,而是一支超级庞大的保镖团!!
试想想,这支当初只有数百人的保护纳粹党会议的安全部队,竟然可以渐渐发展为德国元首的侍卫军;
而在希特勒掌握大权的时候,它已经成长至二万五千人(
大约一个师的人数),这是多么震撼的事情!
然而,这不是党卫军最巅峰时期的总军力。
纳粹党卫军基本上有三个分支体系:
1 常规党卫队 (Allgemeine SS)
2 武装党卫军 (Waffen SS)
3 骷髅队 (SS Totenkopfverbände)
常规党卫队是专门肩负党卫军的行政、警察、管理事务,还必须领导全党同志学习种族理论,
进行思想上的洗脑工作等等。这个分支的特色是身穿黑色的制服,所以很容易辨认。
骷髅队则负责纳粹集中营的警卫与管理,是最血腥残忍的队伍,就连纳粹党里面也有很多干部
不敢苟同他们的恐怖作风。他们最突出的识别就是配戴骷髅头标志。
最后来到武装党卫军,这个人员数量最为庞大的分支在1933年(
包豪斯关闭之年)
希特勒正式掌权时才成立的。它的前身是希特勒的贴身保镖、亲卫队和政治紧急部队。
这些单位的顶爷不是军方什么将军元帅,而是国家元首,也就是说,这批经过特别训练的“特种部队”,
效忠的对象就是希特勒本人而已!这几个单位过后合并成党卫军特别机动部队
(
SS-Verfügungstruppe或者简称SS-VT)。1938年,党卫军一共有四个分支的作战队伍:
1 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 (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
2 德意志旗队 (SS-Standarte "Deutschland")
3 日耳曼旗队 (SS-Standarte "Germania")
4 元首旗队 (SS-Standarte "Der Führer")
到了1940年,二战正式爆发之后,SS-VT被希特勒命名为:
武装党卫军(
Waffen-Schutzstaffel或简称 Waffen-SS)。
武装党卫军一共有卅八个师,组织由上至下一共有一百多万人!
由于希特勒很难相信不是由他一手训练调教的德国军方,所以他把更多的信任、军备、福利都放到武装党卫军,
也让党卫军集万千宠爱在一身,很多新武器或威猛的装备都会先分配给党卫军才轮到德国正规陆军(
Heer)。
虽然武装党卫军的上师不是来自军方,但是在作战的时候,党卫军一样的被编进受军方指挥的德军作战部队。
武装党卫军曾经参加过最主要的十二场战役;由于每个队员都以身为党卫军为荣,所以打起仗来特别勇猛;
加上好的装备以及强悍的领导作风,武装党卫军在战斗中抢了正规陆军的风头,
成为备受瞩目的战斗部队,也让许多不知详情的一般人以为武装党卫军就是德国正规军队。
战争爆发初期,就如希特勒不信任军方,德国军方一样的不信任党卫军,
认为这班家伙都是拍希特勒马屁的一群,所以处处为难党卫军,但是渐渐的党卫军的表现也让军方不得不折服,
也这样在中后期战场上并肩作战不分你我了。到了战争末期,武装党卫军的装甲师和
装甲掷弹师已经成为德国作战部队里面最有战斗力的。党卫军由一支小小的保镖团,演变成仪仗队,
再发展成一支装备精良的百万大军。在不算太长的廿年历史中,原本只是纳粹主义狂热份子的早期成员,
被训练成战场上的斗魂。作为纳粹党的精英部队,党卫军只允许体格健壮的纯种日耳曼青年加入
(
虽然后期有更加爱多的外国志愿军加入武装党卫军)。这批热血青年也同时是一批被洗脑的暴徒,
为了党与元首而干下无数的残暴罪行。
往事如烟,二战已经结束六十五年,当年的年轻小伙子如果今天还在世,都已经是八九十岁高龄的老爷爷了。
走过半个世纪后再看回历史,如果不以道德层面进行批判,而纯粹站在军事角度来解读,
武装党卫军的确是一支军事史上非常突出且值得研究的作战部队。而我也是抱着同样的观点,
来编辑与武装党卫军相关的历史和军事知识,希望大家从更多角度以更中肯的态度来看待这段历史。